您的位置: 首页 >党群之窗>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重温红色经典 汲取正能量——我校党支部“追寻红色足迹”主题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7-06 08:08:42 浏览次数: 【字体: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96周年,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75日,在党支部王錞书记的带领下,我校全体党员及骨干教师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句容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开展学习教育活动,重温红色经典,擦亮初心,砥砺前行。

一、感受红色文化的温度

来到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所到之处,总会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成员们依次参观了新四军历史展览馆,展览馆主要分为“苏南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茅山新四军东进北上”、 “苏南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坚持”、 “苏南人民夺取抗日斗争的胜利”五大部分,整个陈列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真实地反映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光辉历程。那一刻,眼前的一幕幕让我们情不自禁攥紧拳头,我们不仅看到了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也切身感受到了当年新四军以及苏南人民浴血奋战的悲壮。心灵深处的感动和震撼时刻警醒着我们要不忘初心,奋勇前行。也在那一刻,我们更加体会到今天和平的不易,更加珍惜今天和平美好的生活。对于历史,我们只能缅怀,而对于现在,我们唯有奋发,在常外小的岗位上,以红色精神为榜样,无私奉献。

随后,我们来到了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纪念碑座落于当年新四军浴血奋战的茅山北麓、望母山山巅之上,远望去,神圣庄严。在“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前,全体成员庄严肃穆,向抗战牺牲的先辈致敬。仰望着雄伟的纪念碑,聆听着依稀传出的军号声,党员教师们仿佛回到那峥嵘岁月,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祭奠了先烈,还感受了“山下放鞭炮,空中响军号”的奇特现象。相传当初新四军中有一个小号手,在一次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当时才十二岁。当地乡亲们将他葬在大茅山旁的望母山脚下。几年以来,小号手的英灵坚守着茅山一直都没有离去,仍在执着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虽然,这是个美丽而感人的故事只是个传说,可是扎根在茅山地区7000多名新四军将士与小号手的英灵,是中国人民心中难以忘怀的铁的事实。当鞭炮炸响,发出嘹亮的军号声,地域与山峦结构中鞭炮声回荡而发出的响声,在人文景观圣洁的茅山,新四军将士的灵魂,是对解放后人民美好生活的一种积极回应。

二、汲取红色精神的正能量

最后,我们参观了神圣的革命圣地——茅山。茅山因山区地势险要,西邻南京,北濒长江,东至淞沪,南下浙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712月初,日军侵占了茅山,烧杀抢掠,残暴蹂躏,民无宁日。19386月,陈毅、栗裕、张鼎丞率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一、二支队和先遣支队进入茅山地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犹如插入敌人心腹的一把利刃,大大牵制了敌人的重兵,为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在那样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曾有多少英雄先烈们在茅山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万丈豪情壮实了茅山伟岸的身姿,他们用气壮山河的誓言证实了茅山不朽的风采。在这里,让我们再一次在铁的事实面前去追忆当年先烈们英勇的壮举。参观结束后成员们在纪念馆及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下合影留恋。这是一次党员教师与新四军跨越历史的相遇,这是一次党员教师接受的精神洗礼,这更是一次增强党员集体凝聚力,打造“铁军”队伍的奠基石。

习主席有一席话说得好:“攻坚克难,更要加强党的建设,打铁先要自身硬;再创辉煌,更要落实中央决策,撸起袖子加油干。”此次党日活动,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对硝烟战火的追忆、对民族存亡紧迫感的精神撞击,加深了国强则我强的荣辱观。我们每个党员教师应向先烈们学习,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初心,坚定党性,爱岗敬业,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合格党员,用扎实的工作业绩来为我们常外小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张敏)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